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和谐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王楠来源:《南北桥》2017年第08期
【摘要】和谐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灵魂,是全体国民应该具备的素质。没有这种理念,一切和谐皆为空谈,它的建立需要很长的一段过程。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把和谐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关键词】初中历史和谐教育多维互动积极参与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
16720407201708105
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构建历史课的“和谐课堂”就是要改变以往机械、沉闷、僵化的课堂气氛,代之以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心情才能愉悦,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不会被压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培养。
一、师生平等,构筑和谐课堂
课堂教学的空间充满着无形的但又是最敏感的人为因素,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完成的,师生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师生和谐是创建和谐课堂的关键。只有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师生之间关系应融洽、民主和平等
实施和谐教育就是要求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平等意识,尤其是人格意义上的平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够突破传统的、权威的思想框架,建立自己的想法;才能敢去“想”而不过分担心和顾忌自己的幼稚和无知。教师有了平等的意识,才会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发现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应以平等、亲切的态度与学生结成亲密的朋友关系,放弃高高在上的姿态,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朋友。对于学生的种种奇思妙想、幼稚的发现、令人尴尬的做法等,要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在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的爱戴,教与学才能共融互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教学的参与性。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树立起平等的教学观念。
(二)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即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师积极引导下,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课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堂讨论等活动,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