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美好,不断向前。⑤生活中,我们可能得不到某些东西,但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搅扰我们的生活;我们可能达不到某项目标,但不要一味垂头丧气,让消极和不满充斥我们的生活。⑥万事只求“半称心”,意味着知足常乐、随遇而安。A⑥①②⑤③④C④⑥②①⑤③B⑥①②④③⑤D④②①⑥③⑤)(3分)
6、下列诗句中用“梨花”比喻人物的是哪一句?(A千树万树梨花开C梨花一枝春带雨B驿路梨花处处开D梨花枝上层层雪
7、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史学家必须具备四种品德,即不畏强暴(史),分清邪正是非(史识),鉴别史料真伪(史学),不为浮词妄饰(史才)。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农民领袖陈胜列入“世家”。这主要体现出他的(A史)(3分)B史识C史学D史才
二、古诗文阅读(23分)(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分别完成文后题目(14分)反裘负刍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①。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注释】①刍:柴火。8、翻译(2分)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9、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知伯索地于魏桓子知伯①索地于魏桓子②,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知伯必③。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知氏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君不如与之,以骄知伯。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④,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家之邑一。知伯大说,因索蔡、皋梁于赵,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于外,赵氏应之于内,知氏遂亡。选自《战国策魏策》【注】①知伯,即智伯春秋末期晋国执政,为人飞扬跋扈。②魏桓子,又称魏宣子,是春秋时期晋国魏氏的领袖。③,骄傲。④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您为什么放弃让诸侯共同图谋知伯的做法。10、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1)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
2
)
2以骄知伯.
f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1)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
(2)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12、知伯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分别从魏桓子和知伯角度加以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9分)送萧处士游黔南白居易
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