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高校自身办学水平方面的、也有整个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方面的。必须在提升质量、促进公平方面狠下功夫,重点解决好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支撑引领国家创新发展能力的问题,以及在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学科专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问题,提供更多有选择的高等教育、建成更有竞争力的高等教育、开创更有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更加公平的高等教育。三是对照奋斗目标学,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高等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率先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实现奋斗目标,要努力加强“四个引领”,发挥高等教育的引领性。加强政治引领,高校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成为“红色高地”,成为全面从严治党、以党建促发展的典范;加强产业引领,为促进新产业蓬勃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新业态
2
f迅速成长提供牵引动力;加强文化引领,承担起文化传承创新、辐射引领和服务支撑的重要使命,通过思想文化引领社会进步;加强教育引领,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先锋队,引领中国教育创新发展。四是对照阶段任务学,牢牢把握高等教育的基础支撑和动力引领作用,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抓紧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国家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最根本的发展逻辑,也是我国高校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源泉。高等教育必须更好地融入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融入产业进步,通过输送高质量人才和输出高水平成果,为国家发展提供支撑保障。要立足现实,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备国家所需,源源不断的输送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比如,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服务竞争力中国;加快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服务健康中国;加快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服务幸福中国;加快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服务法治中国;加快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服务形象中国;加快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服务科学中国;加快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急需的非通用语种人才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五是对照国际坐标学,牢牢把握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坐标的四个判断,发挥五个优势,增强教育自信。“四个判断”:高等教育整体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开始与国际高等教育最新发展同频共振;追赶与超越、借鉴与自主、跟跑与领跑交织交融;世界高等教育开始倾听中国声音,开始融入中国元素。“五大优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