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广东省韶关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24战国以前,只有贵族才有姓有氏有名。战国以后,姓与氏合一,平民也得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此情形在当时有利于A.郡县制度的推行C.公民社会的形成
B.商品经济的发展D.儒家思想的传播
25宋代雕版印刷业发达,官、私刻版印刷盛行。坊间刻书以营利为目的,其中事关朝代兴替、制度沿革乃至国计民生方面书籍的印量大增。这是由于A.北宋推行“重文轻武”国策C.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B.教育普及程度提高D.文化世俗化趋势增强
26《广阳杂记》:“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皆由此焉转输。虽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材料叙述的是A.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C.南宋江南地区的物质转输
B.唐代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达D.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的区域分工
27清乾隆时期,广东、湖南、安徽等不少南方省份纷纷出现了“租田者不输租”的现象,为此地主向佃户收取地租抵押金,租约期满后视具体情况返还。这反映了A.佃农身份地位提高C.佃农风险意识增强28表中史实反映出B.清初土地兼并严重D.江南小农经济衰退
fA.中国对西方发明接受进程缓慢C.中国吸收西方发明的重要成果
B.相关发明仅在上海成都使用D.内地大量采用西方发明成果
291904年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规定办学宗旨:“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俾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反映出B.对西方文明的广泛接受D.近代工业发展对技术人才需求
A.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
B.C.传统文化与西学相互融合
30在1930年夏,中共领导人李立三主持中共中央会议,通过《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决议,决定立即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以尽快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可见当时B.中共党内的右倾错误起主导作用C.中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共党内在革命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
D.中日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31文革后期,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调动大批城市学生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农民教育;2000年以来政府开办各种技能培训,对进城农民工做职前培训。这反映了A.党和政府掌握了经济发展规律C.中国城市化进程保持递进态势B.农村和城市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D.发挥政府功能干预人口流动
32古罗马法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