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
绪言:化学史与化学发展方向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
m109m)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一、物质的运动和变化1、表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概念本质区别(判断依据)伴随现象实例说明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的生成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改变矿石粉碎、水蒸发、碘升华等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发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发生,但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注意】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5H2OCuSO45H2O(蓝色)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1
f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