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扬州农业和商业研究
唐代中后期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扬州逐渐成为东南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唐末五代至宋初扬州经济呈现出“衰落复振再衰败再复兴”的曲折发展历程。
北宋时扬州逐渐失去了唐时在城市格局和区域经济中的优势地位但仍保有襟江、控海与扼河的独特区位虽不及唐时繁盛亦不失为江淮间一重要都会。就农业而言当时扬州地区农作物种类繁多在本地粳稻种植基础上又引进了籼稻占城稻。
生产技术上将稻、麦交替种植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有所提高。北宋扬州农民在茶树及花卉种植方面也颇有建树蜀冈茶叶品相、味道俱佳“年年奉至尊”。
维扬芍药更是新品迭出“故者未厌而新者已盛”尽显花匠之工力智巧。优越的气候条件加上农民的辛勤劳作若非天灾人祸百姓“可给十七”能保证基本温饱。
扬州商业在北宋也整体呈现恢复与发展的态势。自宋初平定李重进后扬州近一百七十年未遭战火和平的环境为商业的平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宋真宗天禧年间重开扬州古运河绕城而过又为扬州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北宋扬州有城、乡两级市场二者各有特色又能交相滋养互相促进。
水产与花卉等各类物资由乡村生产并首先在乡村初级市场内流通而后逐渐向城内市场集中为城市商业发展提供保障而城市市场物资需求量的增长也带动了乡村市场的繁荣。本文依据宋诗所载的文献资料探讨北宋扬州农业、商业的相关状况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一、农业与商业虽各有侧重但随着北宋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二者联系日益密切。
北宋扬州的农业物资除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要外多通过墟市、集市向城市
f集中进入市场流通由农产品变成商品。二、北宋扬州城虽打破了唐时的坊市界限但实际城内不同区域的职能仍有区别。
城内花市、鱼市等各类市场多集中于南北水门间的官河一线及官河以东区域而军营、府学、州治等政府机构则多在官河以西商业区与行政区有一定程度的分离。三、通过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交易过程来看北宋扬州乡村与城市两大市场相辅相承相互促进。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