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的华为创业故事
不知作者是哪位,这个故事我没听说过,我所知的比较早的也就是李一男所写的《新机器的灵魂》,那也已经是万门机的故事了,特转载,供大家分享:
读《天道酬勤》,文中提到“没有假日和周末,更没有白天和夜晚,累了就在垫子上睡一觉,醒来接着干,这就是华为“垫子文化”的起源。虽然今天垫子已只是用来午休,但创业初期形成的‘垫子文化’记载的老一代华为人的奋斗和拼搏,是我们需要传承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老员工,对此我深有体会,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今天的华为。回顾我在华为经历过的艰苦岁月,许多场景令人终身难忘,在这里,我想讲讲15年前的故事……15年前即1991年,华为组装的小型程控电话交换机BH01,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华为代理的进口的HAX系列程控交换机,也供不上货。公司决定,集中全部资金和人力,破釜沉舟,几个月内开发和生产出华为品牌的新型用户程控交换机。华为于1991年9月租下了深圳宝安县蚝业村工业大厦三楼,五十多名华为人开始了艰险的创业之路。一层楼分隔为单板、电源、总测、准备四个工段,库房、厨房也设在同层楼。十几间床挨着墙边一溜排开,床不够,用泡沫板上加床垫代替。在工段上班,包括开发人员,累了就爬在桌上,或在地上找张泡沫板、纸板,席地而卧,睡一下,醒来接着干,包括公司领导来也是这样。整层楼没有空调,只有吊扇,高温下作业,经常是汗流满面。每天加班到很晚,熄灯就睡。四周老化测试的机架,设备上一闪一闪的信号灯,高频电流的振荡声,伴随着枕戈待旦的华为人进入梦乡。
有时睡到半夜,突然来车到货,不论是很重的蓄电池,还是机柜,都立即起来,卸完再睡。大多数人,以此为家,领料、焊接、组装、调试、质检、包装、吃饭、上厕所,一直到睡觉都在这一层楼上。除了到外协厂及公司总部,不少人一连几天都没下过楼,有时候连外面天晴天阴,有没有下雨都不知道。
没有包装工段,也没有搬运及包装临时工,设备测好后,临时叫上在场的几个人,不分工人、工段长或是经理,也不分大专、本科还是硕士、博士,一起包纸箱,装入木箱再订上边角铁,然后四五个人一起抬起机柜箱,装车发货。大家开玩笑都自称为“乡民”,经理就叫“乡长”。市场部招的新员工,一般都要先到总测工段实习,即先当“乡民”,经过培训后,才派出去。美国有著名的“西点军校”,我们自豪地称这是进华为的“西乡军校”。
当“乡民”,就要参加包装发货。记得一名新来的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