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4~201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
物理试卷答案详解
一、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2341.核反应方程23490Th91PaX中的X表示
A.质子【解析】答案:B
B.电子
C.光子
D.中子
根据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可知X的电荷数为90911,质量数为2342340,所以X是电子。2.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解析】答案: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约占18000)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角度甚至大于90°。而汤姆孙的“枣糕模型”是不能解释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也就是说“枣糕模型”是不正确的,卢瑟福通过分析认为:若要使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占原子质量绝大部分的带正电的那部分物质集中在很小的空间范围,这样才能使α粒子受到足够大的斥力,发生大角度的偏转。所以,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C.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解析】答案:C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3的元素都发生衰变;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能发生衰变,但不是所有的元素都能发生衰变,A错误。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是不同的。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都没有关系。例如,一种放射性元素,不管它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还是以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或者对它施加压力、提高温度,都不能改变它的半衰期,这是因为这些都没有改变原子核的结构。B错误。α射线是高速的氦核粒子流,β射线是高速的电子流,γ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不带电)。在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穿透能力最弱;γ射线不带电,没有电离能B.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f力,但穿透能力最强。C正确,D错误。4.如图所示,1、2、3、4为玻尔理论中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处在
4能级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发出若干种频率不同的光子,在这些光子中,波长最长的是A.
4跃迁到
1时辐射的光子B.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