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文言文文化常识试题
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古人作品命名方式很多,比如以地名命名有柳宗元的《柳河东集》,以“书室”命名有蒲松龄《聊斋志异》,以“谥号”命名有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文集》,以“名号”命名有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以“字”命名有李白《李太白全集》,以“官职”命名有杜甫《杜工部集》。B《三字经》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自南宋以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三字经》所反映的思想是儒家的思想。C“伯”“仲”“叔”“季”可以用表示兄弟姊妹行长辈幼排行的序次,分别为老大、第二、第三、第四或最小的。伯也称孟。“孟”“仲”“季”,还可以用表示月份,孟春是指春季头一个月,即农历正月,仲春季春,分别指二月三月。D贬谪,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诸多的迁客骚人,也成就了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学。常用来表示罢官与贬谪的词语有绌、黜、窜、免、夺、右迁、放、出宰、署、假、告老、乞骸骨等。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3.下面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句中“壬戌”是古代纪年法的壬戌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b“七月既望”中的“既”,是“过了”的意思;“望”是每月十五日,“既望”指已经过望日,即到了十六日。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是“斗宿”和“牛宿”两个星宿名。d“灌水之阳有溪焉”中的“阳”是指河水的北岸。
4.下面古代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1
fA.《敕勒歌》中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感性认识。B.古人用“朔”(月末)、“望”(十五)、“晦”(初一)等名称来标识某些特定日期。C.古人的“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名和字是有关联的。D.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前者以叩头跪拜为主,后者以拱手示意为主。
5.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B.视事:直官员到职工作C.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老了请求辞职D.下车:从乘坐的车上走下来
)(3分)
6.下列文化常识正确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