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0115《中国现代文学史》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中文、新闻和文秘等专业必修或选修的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中的一个断代史,它的历史范畴是1917年前后至1949年。虽然只有短短30年时间,但它承前启后,衔接中外,承接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传统,开启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1)该课程的考试题总共由五种题型组成,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2)题型说明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题,总分10分。题型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题,总分10分。题型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题,总分10分。题型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题,总分30分。题型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题,总分40分。(3)本考试指导使用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201303学期6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中未给出答案的部分请参考课程讲义或笔记,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最后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二、复习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本质特征1、大概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也就是三个十年。现代文学“三个十年”的基本轮廓和基本特征:第一个十年1917~1927,通常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因为“五四”文学革命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它是现代文学开拓与奠基的阶段。鲁迅、郭沫若等一批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及其现代文学的奠基作,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等最初一批重要的社团流派,都出现在这一阶段。这一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发展,即由文学形式的外在改革逐渐转向思想内涵的深刻变化。第二个十年1928~1937,通常又叫左翼时期的文学,因为左翼文学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高涨,并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潮。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除了出现一批左翼作家作品之外,还出现了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一大批风格独特的作家及其代表作,并出现了众多的社团流派,形成了现代文学的繁荣局面。因此它是现代文学发展、成熟的阶段。第三个十年1938~1949,通常叫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这一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对文学发展显示出了明显的作用和影响。2、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中国现代文学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冲突与承传、中外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