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晶体与原子
第一课时分子晶体教材内容分析
晶体具有的规则的几何外形源于组成晶体的微粒按一定规律周期性的重复排列。本节延续前面一节离子晶体,以“构成微粒晶体类型晶体性质”的认知模式为主线,着重探究了典型分子晶体冰和干冰的晶体结构特点。并谈到了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使学生对分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有里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为后面学习原子晶体做好了知识准备,以形成比较。
教学目标设定
1.使学生了解分子晶体的组成粒子、结构模型和结构特点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2.使学生了解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3.使学生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4.知道一些常见的属于分子晶体的物质类别。5.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体验研究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特点难点是氢键的方向性和氢键对物体物理性质的影响从三维空间结构认识晶胞的组成结构
教学方法建议
运用模型和类比方法诱导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子晶体1.定义:含分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也就是说: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晶体叫做分子晶体看图39,如:碘晶体中只含有I2分子,就属于分子晶体问:还有哪些属于分子晶体?2.较典型的分子晶体有非金属氢化物,部分非金属单质,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过度: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下分子间作用力的有关知识阅读必修2P22科学视眼教师诱导:分子间存在着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华力。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性质有怎么样的影响。学生回答:一般来说,对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也越高。教师诱导:但是有些氢化物的熔点和沸点的递变却与此不完全符合,如:NH3,H2O和HF的沸点就出现反常。指导学生自学:教材中有些氢键形成的条件,氢键的定义,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多媒体动画片氢键形成的过程:(1)氢键形成的条件:半径小,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N,O,F)与H核(2)氢键的定义:半径小、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与H核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氢键可看作是一种比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1
f(3)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4)投影氢键的表示如:冰一个水分子能和周围4个水分子从氢键相结合组成一个正四面体见图311教师诱导:在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