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小说中对外省和巴黎生活场景的描写,则展现出19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面貌。有人把他们的小说当成历史教科书来读,原因就在于此。小说当然不是历史,但在现实主义作品中,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要忠实于历史的客观实际的。恩格斯认为,现实主义就是要描写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也就是说,人物要有“来处”,人物的存在不可能是无根的,不可能凭空而来,必须有一个时代和环境的落脚点,打上了时代烙印的人物,他们的言行就好理解了。有了时代背景这个“出处”,我们就不能耻笑安娜卡列宁娜的道德焦虑与灵魂挣扎;我们也不难理解桥上的老人为什么会对两只山羊那么担心忧虑;我们也能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里“我”对旧物的感伤与留恋。我们必须到小说的时代环境里去理解人物,同理,也必须把人物放到相应的时代环境中去刻画。空间距离的改变,使得一切关系得以改变,从而不断编织新的或改写原有的人间故事。近在咫尺与远在天涯的转换,都会成为改变生活、人心、命运从而改变故事的因素。“悲欢离合”可以解释为:人世间的悲欢故事,是与人的离合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儿女远行,父母孤守家园,于是有了冷清,有了思念,有了盼望,有了诸种故事发生的可能。儿女归来,与父母终日相伴,又会有另一番情趣和故事的可能。空间不仅仅是改变关系的因素,同时,也是故事得以发生与进行的场所。故事必须放入一定的场所中去编织。简爱的到达、离去又复归,随着小说空间环境的转变,决定着她与罗切斯特爱情的走向。设想一下,如果她不是作为一个“闯入者”在后来出现,而是自始至终与罗切斯特生活在同一空间里,那故事将多么平淡啊!当然,也会有故事发生,但却是另一个故事。(二)场景的功能1.给全篇“定调”场合(社会环境)与风景(自然环境)在小说里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如果场景描写作为小说的开头,会给全篇起“定调”作用。许多小说家就是以描写
f一段场景而进入叙述的。相对于以对话开头或是以直接叙述一个人物或事件开头,这样的进入方式显得更舒缓、自然。《炮兽》开头的场景就带给我们紧张的气氛,结尾的场景则给我们带来不祥的预兆。从喧闹到静寂,阴郁的气氛弥漫开来,一直渗透到全篇,给小说定下了悲剧的调子。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场景描写可以营造意境、氛围。意境和氛围,无形中控制着整个小说的走向。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开篇便是一连串的场景描写:“雨包围着罗生门,从远处,刷刷地发着声响扑过来。昏暗的傍晚使天空渐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