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弱智儿童教育的方法
作者:尹艳玲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年第11期
【摘要】本文通过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的比较分析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并分析弱智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继而提出关于弱智儿童教育方法。【关键词】弱智儿童教育方法【中图分类号】G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2901弱智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有共性,二者的心理都是随年龄增长而向前发展的,但弱智儿童比正常儿童发展迟缓,发展的起点迟,生长的速度慢,达到的水平低。其教育方法与正常儿童教育有很大区别,了解弱智儿童,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是特殊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正常儿童比较,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按其心理现象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1)弱智儿童的感知特征。感知速度慢,范围窄,感知信息容量小,观察力不精确。(2)弱智儿童的注意特征。往往无法集中精神专注于所做事一段时间,东张西望或和他人讲话,以致影响学习成效,很少有特定目标存在。(3)弱智儿童的记忆特征。记忆速度慢,遗忘快,机械记忆多。(4)思维特征。①形象性思维多,不善于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难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②思维活动内容贫乏。⑧思维积极性缺乏,弱智儿童心理需要水平低,活动动机层次低,心理动力系统力量薄弱,再加上神经活动惰性存在,使思想积极性缺乏。④思维灵活性缺乏,适应能力差,应变能力差。(5)语言特征。弱智儿童的语言发展晚,简单贫乏,缺乏连贯性。(6)情感特征。不稳定、不深刻;情感反应和引起情感的外部作用不相符合;控制和调节情感的能力差;有病态性的情感。如细小的刺激引起兴奋爆发的反应;失去了儿童应有的兴趣爱好,感情淡漠,对生活、对人漠不关心。(7)行为特征。主动性不足;不可遏止的冲动性;易受暗示和脾气固执。(8)个性心理特征。缺乏自信心,易沮丧。这突出表现在缺乏学习动机、仰求外助的心理等。二、弱智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一)恢复弱智儿童的自信心,激发弱智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积极活动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就不能收到应有的成效。弱智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缺乏的恰恰是这种积极性、主动性。弱智儿童由于智力不足,行为活动、能力有某种局限,往往使他们自信心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加之周围环境的某些冷遇、岐视,甚至欺凌、侮辱,自尊心受挫伤,会使他们自信心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