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简为教育】
材料一:福建省2007年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大会2月3日在福州举行。在大会现场,记者接触了不少毕业生、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及政府人事单位负责人,大量的信息表明,今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早上九点,记者看到,会场人潮涌动,一些热门单位前面排起了上百米的长龙,有的招聘人员桌子上已垒起了上百份简历。“这次单位准备招聘10个人,已有近千人前来问询,初步符合要求的就有几百人。”阿拉丁计算机国际认证培训中心的陈晖说。闽江学院数学系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毕业生小蔡说,就业压力相当大,“班上48个同学,目前只有一个签了单位。”身为女生的她还担心单位存在性别歧视,“网上报道说近三成单位不要女生。”为了就业,不少毕业生降格以求。福建农林大学电子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张陈生说自己不介意到边远地方去,起始薪水1000多也能接受。“先好好锻炼锻炼、提升能力。”陈晖连续4年参与了单位招聘工作,她说,“以前大学生一来就问工资多少,福利好不好,在哪里上班。现在基本上问的都是工作范围、工作性质、什么时候可以面试。”“早上7点多供需见面会场外就聚集了上千名学生。”福建省人事厅厅长丛远东说,2007年福建的大中专毕业生预计达到21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近16万人,较2006年净增4万,加上历年尚未就业的毕业生数,就业形势严峻。丛远东认为,学生就业难的表现和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这几年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大幅增长。当前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任务仍然很重,城镇新增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2007年高校毕业生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目前公务员、事业单位处于减员控编阶段,国有经济在原有经济、产业结构上难以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主渠道大量接收毕业生存在一定困难,而新的经济组织和基层就业渠道尚待拓宽,尚待社会的认识和接受。”丛远东说。中国海峡人才市场法人代表林国说,相对于本科生,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更难。一些单位仍然存在学历偏见。有些大中专生即可胜任的岗位也非本科生、硕士生不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说,“学历高些总是好的。毕业生这么多,不怕找不到高学历的。”福建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处长陈达辉说:“社会上就业观念调整相对滞后,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仍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