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中插了一大束金黄色的花……
她要把我衣服上的泥浆洗掉、烘干,我只得在这儿耐心地等下去。天黑了,她打来饭让我一起吃。这是我一生中所能记起的最好的一餐饭。我的目光长时间落在了那一大束花上……我想起我们家东篱下也有一丛金黄色的菊花。
第二天上学,我折下最大最好的几枝,小心地藏在书包里。我比平时更早地来到了学校……她看到那一大束菊花,眼睛里立刻欢快地跳动了一下。
后来的日子我就像有了一个新的任务:把带着露珠的鲜花折下来,我用硬纸壳护住它们,这样装到书包里就不会弄坏。如果上课前没有找到老师,我就得小心地藏好。我看到她急匆匆往办公室走去了她如果在课间休息时回宿舍就好了,那时我就可以把花儿交给她。我倚在门框上,咬着嘴唇等待。第一节课下课了,她没有返回,我只好等第二节课。我知道,我的老师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大蓬颤颤的、香气四溢的鲜花,鲜花美得和她一样,比起我无尽的感激,这只是一份微薄的礼物。我一无所有,我只有一大束鲜花。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节)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为父亲是“民兵”,我们全家人都在他们的盯视之下,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做事,父亲也没有
f
资格在园艺场做工。B.因为从校长镜片后面好奇的、诡秘的眼睛可以看出校长知道我们家的详细情况,我于是像躲避灾难一样躲避着他。
C.有一次“黑子”走过来,狞笑着看我一会儿,然后猛地喊了一句父亲的名字,从这里可以看出,黑子可能知道我们家的详细情况。
D.文章详细地叙写了捡煤事件,这个事件对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5学校中的“我”具有怎样的特征?为什么会这样?(5分
6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潘光旦的人文情怀潘光旦一生的为人、处世、做学问都充满着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他的一生“是旧时代一个
学者的狷介、真诚、浪漫而又坎坷的一生。”潘光旦是学自然科学出身,但融通自然、社会两大科学体系。他对婚姻、家庭、民族、宗教、
历史、教育等都深有研究。他提出“自然一体”、“世界一家”、“人文一史”的新人文史观。“仁者爱人”。潘光旦是仁者。他爱人类,爱国家,爱民族,爱学校,爱同事,爱学生,爱家
人。突出的是在1921年6月北京教育界李大钊领导的“八校教职员索薪团”罢教索薪斗争中,清华学生出于义愤,举行“同情罢考”,遭北洋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