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遵循的方向和重点。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经济背景一是消费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步伐。这些年,随着居民财富的积累增厚,消费转型升级引发的有效供给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给人的错觉却是消费能力不足。事实上,2014年我国消费者的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1060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销售额近一半。2012年以来,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幅度高于GDP增幅3个百分点以上,居民实际消费能力和蕴含潜能还有很大空间。不少民众到国外抢购智能马桶盖、化妆品、婴幼儿奶粉等商品,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前国内省内初级消费市场已经饱和,产品供给体系总体上仍是以规模化、标准化产品为主,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些企业“埋头苦干,拼命生产”,致使库存积压、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甩卖,令人痛心。这种漠视市场实际需求的经营行为,就是典型的供需脱节。有必要换个角度,在供给侧多做文章,引导企业以消费意愿为信号,从创意设计、品种花样、个性化、品牌质量等方面提高消费品供给能力和水平,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无缝衔接”。
f二是投资边际效应呈现递减趋势。从全国看,传统要素增长红利放缓比较明显,据有关专家测算,2005年每新增一个单位GDP,需要增加投资24元,2008年提升至29元,2009年攀升至36元,2014年更是达到43元的较高水平。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不少传统产业已相对饱和,达到了物理性峰值,企业普遍面临着成本上升与订单减少、产品不好卖、利润下滑“两头受压”的情况,一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陷入“经营困难产品老化供过于求经营困难”的恶性循环。生产经营成本不仅已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甚至高于发达经济体,出现了“未富先贵”现象。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整个产业还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层次。解决这个问题在于以改革倒逼调结构、去杠杆、增效益,加快淘汰“僵尸企业”,出清过剩产能,引导资源向有效益的领域和企业集聚。
三是服务环境与社会期望值还有落差。近年来,各级各部门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促进了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但各方面对改革措施落地生效寄予了很大期盼,对政务环境、干部作风仍有一些意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务环境也是重要的竞争力。必须把提高政策供给水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精神,抓住“庸懒散”、怕担事、不作为等问题进行整改,着力营造更加开放、更加公平、更加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