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
测量值
一级极小值3979
34
3979
32
一级极大值73
44
73
46
五、实验分析
●由实验数据观察可知,可以发现当一平面波入射到和波长可比拟的
狭缝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并且缝后面的衍射波强度并不是均匀的,
中央最强,也最宽,在中央的两侧衍射波强度迅速减小。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符合单缝衍射现象的规律
●实验的误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环境因素:由于实验室同时有多台实验装置同时进行实验,电
f磁波的衍射反射折射导致的相互间的电磁波干扰较大,所以环境因数时刻随着周围同学的实验过程在变,导致了一些测量的不规律波动,产生误差2、实验装置因素:实验装置没有校准好就进行实验,导致一些系统误差的产生,比如,我们组的实验仪器的发射器就出现了发射器的喇叭没有与固定臂调整完全平行,导致测量角度普遍存在与实际值的偏差,在后来重新校准后测量结果才精确。3、人为因素:由于实验室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接收电流一直在某个读数附近波动,无法稳定,给我们的读数照成一定的误差。●衰减器调整要适当,太小则观察不便,太大则可能使电流表指针满偏。●为保证实验结果能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开始测量前要反复调整仪器、观察衍射强度分布,尽可能将中央极大值的位置调整在0°处。
f实验三自由空间中电磁波参量的测量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磁波的空间传播特性;2通过对电磁波波长、波幅、波节的测量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电磁波。
二、实验原理
当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波源所发出的波叠加时,在空间总会有一些点的振动始终加强,而另一些点的振动始终减弱或完全抵消,因而形成干涉现象。
A(固定反射板)
发射喇叭
接收喇叭
B(可移反射板)
迈克尔逊干涉原理
若固定金属板A,移动金属板B,只改变第二列波的波程,让两列波发生干
涉,当合成波振幅最大时,可得:
z1
2
2
2
当合成波振幅最小时,可得:
z2
2
2
2
2
2
12
由最大振幅到最小振幅的最短波程差为
z2
z1
2
。若移动金属板的距离为
l
,则有
2l
z2
z1
2
4l
。
实验中,为了提高测量波长的精确度,测量多个极小值的位置,设S0为第
f一个极小值的位置,S
为第(
1)个极小值的位置,L
S
S0
,则波长
2L
。
三、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按下图连接仪器。
2、校正仪器使两喇叭口面互成90度。
3、固定半透射板半透射板与两喇叭轴线互成45度。
4、固定反射板将读数机构通过它本身上带有的两个螺钉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