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焉为7、何也(何……也)8、何哉(何……哉)9、何以……?10、何所……?11、何为……?
(四)表反问的固定格式1、何……之有宋何罪之有(“有何……”的到装)2、何……为(何辞为?)3、不亦……乎(不亦说乎?)4、无乃……乎(无乃不可乎?)5、得无……乎(得无异乎?)6、其……乎也耶7、安……哉8、况……乎
五表选择的固定格式1、与其……孰若无宁……(可译为“与其……哪里比得上不如……”。)2、“不……,则……”、“不……即……”(可译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f3、……,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4、“非……则……”,“非……而……”,(可译为“不是……就是……”,“不是……却”。)
(六)被动句式1、为……所…2、受……于……3、见……于……
四、固定结构莫拆散固定词组,不要拆散,可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作为独立成分,中间不能断开。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人名,由于古今习惯的不同,很容易混淆。如:何易于、中期、骑劫等。
五、借助修辞与骈句借助文言文的两大特点来断句1、讲究修辞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2、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⑴顶真: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例子中就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⑵对称: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3)骈偶句多用于赋体文字之中,散文中也有,句子成对儿或成组出现(含有排比、对偶、反复等),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正确断句。
六、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七、根据句子结构成分断句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先找出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往往会句意自见(古汉语中,句子多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