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时代条件:俄十月革命③理论渊源:(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传统文化和孙中山思想④阶级基础:无产和民族资产阶级毛思形成过程:萌芽:中共建立(1921)大革命失败(1927国民革命)初步形成(基本形成):1927遵义会议的召开(1935),标志农村包围城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走向成熟:1935中共七大(1945),标志新民主主义理论继续发展:解放战争,共和国的建立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曲折发展:19571976文革新时期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毛思独创性理论贡献(六个方面):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武装斗争,战略基地农村胜利的唯一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著作: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国家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理论3
f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著作: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论著③政策和策略: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革命党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论著④关于思想政治、文化工作的理论论著:⑤党的建设: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针对左倾),中共区别于其他党的显著标志三大作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共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毛思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本质是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唯心党的一切工作的基本方针和路线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基本点、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立足点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产物。实践基础改革开放的实践,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历史根源时代背景和平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进入低潮,70年代和平和发展邓论形成①酝酿和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到十二(1982)②逐步发展并形成轮廓:十二到十三大(1987),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十二大以后,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十三大系统地论证了社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