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在爱的阳光下快乐成长
在我看来那些七八岁的孩子都应该是快乐幸福的,而在本学期里的新生中,钱某却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不愿上学(每天来每天哭),即使硬把他留在校也是沉默寡言,课间还躲在角落里,上课不愿发言,性格孤僻,学习成绩也不太好。为什么阳光般的年龄却是如此默然呢?我在脑子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联系其父母,希望从他们那能得到答案。通过了解我才知道:他父母离异,这样对孩子的心里产生极大地阴影,平日里爷爷都忙于干活,只管他吃饱,很少与孩子交流,更别说教孩子了,因要上学了,八月底妈妈把他接到身边(他们是外省市的)。由于妈妈工作很忙,他经常一人呆在家,也很少与父母交流,加之原本间的感情就很淡薄,环境又陌生,导致他性格孤僻,行为也较散漫。在学校里,他总觉得老师、同学对他冷淡,因而自卑心理严重。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不愿和人交往,胆小,时间久了,便成为班上的后进生。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学生诚挚热爱的情感,能够感染打动学生,乃至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方向。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关心教育这样的孩子,并要及时与其父母联系,多与孩子交流、多关心孩子。我决心用行动去温暖他,消除他的自卑心理。在这过程中,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而是要号召全班同学和家长共同协助和配合,一起来帮助他走出迷茫,迈向成功。平时在放学排队时,我总和他手拉着手一起走,谈他家里的事、同学的事,谈他喜欢读的书等,并经常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课堂上简单的问题先请他回答,答对了,及时表扬以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知道他家环境一般,所以我平时在学习用品上给予他帮助。长久地与他近距离接触,让他感到了同学们的友好,老师的可亲可敬。慢慢地,他不怕上学了,和同学也比较合群了。没有班集体,一个孩子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学生。我常对学生说,我们这个班就是一个特殊的家,在这个家里先进的要帮助后进的,不管谁有了困难,我们都要去帮助。钱某情况较特殊,我们要一起想办法去帮助他、关心他。于是在课间总会看到一幕幕同学间友爱的场景:当他一人躲在角落时,几个同学会上前邀他一起游戏;当他一人独坐在座位上时,几个同学会一起围坐过去和他一起或是猜谜语或是聊天……被同学们围在中间的他,开始露出了笑容,笑得那么幸福。有人说90年代后的孩子不懂得友爱,我认为,爱的种子要从小播撒,要时时播种,要播撒在学生的心田里,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