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化解。
第一,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和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价值认知不够全面。由于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给居民心理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严重挫伤了消费者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信任与信心,并由此推动了绿色食品的奋起而渐渐进入公众视野,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关注度。但是,一方面由于重建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信赖依然需要较长时间;另一方面,各界对于绿色食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品的认知往往过分侧重于安全和健康,忽略了其环保、节能减排等其他方面的社会生态价值,导致绿色食品的消费市场没有达到预期规模,绿色食品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大大制约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速度。因此,应该通过大力加强绿色教育和环保宣传,培育公民的绿色消费理念,提升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价值感知,引导大量潜在消费者转变为实际购买者,以此来进一步挖掘我国绿色食品市场的需求潜力,扩大产业规模,促进未来绿色食品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第二,销售渠道不畅通,没有摆脱“酒香不怕巷子深”等传统营销思维。我们常常看到绿色产品会陷入“种得好”“长得好”而“卖不好”“卖不出”的尴尬境地,其原因就在于对市场培育的投入和建设严重不足,从田地到餐桌的供应渠道环节缺失,忽略了营销渠道的构建,市场需求和供给严重脱节,可谓是“好酒”藏于屋中却无人知晓。在今年“两会”上,来自黑龙江省的人大代表王金会就表示,抓好绿色食品的营销建设对于塑造产品的公共品牌形象至关重要,也是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关键所在。各级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建立绿色食品区域性销售网络中心,以及联合各大电子商务公司,多渠道打通绿色食品的销售路径;还可以推动“互联网绿色食品”的营销模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降低绿色食品的交易成本,有效提高市场推广效率。
第三,管理机制不完善,公众对于绿色食品品牌认证的判断能力不足。目前,我国绿色食品产业还处在发展之中,相关的监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市场上打着虚假“绿色食品”名号的假冒伪劣产品招摇过市的现象不时发生,由此造成了鱼目混珠的混乱现状,严重影响了绿色食品的市场信誉和品牌形象。此外,系统化的绿色标准推广与宣传力度较弱,现行的具有多层次和多元化特质的食品安全标准,容易造成公众视听上的混沌而影响对绿色食品的价值判断和购买选择。由此,加大立法和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绿色食品产业管理的体制机制,对于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