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课程标准】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学习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及其性质。2讲述民族英雄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3通过与《南京条约》比较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关条约》的历史影响。【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学习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学习过程】一、依据目标,自主学习(约10分钟)依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文,结合所学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基本史实,梳理完成知识网络,并记下自己的疑难问题。二、小组合作,交流共享(约5分钟)先同桌再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尝试小组内解决已发现的疑难问题。三、深挖教材,合作探讨(约15分钟)围绕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教师点拨释疑,在探究、评价中达成教学目标。1分析史实,认清实质材料一:日本从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把对外扩张作为基本国策,并提出对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为准备战争,日本间谍有的装扮成旅行家,有的装扮成商人,
f重点调查中国的军事战略要地,选择沿海登陆要点,制定军队运送方案。日本为发动军事侵略战争绘制的军用地图,把中国的村庄、道路、桥梁,甚至水井、土丘等,都标记得清清楚楚。材料二:1894年,朝鲜爆发民众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趁机大量出兵朝鲜,侵略矛头直指中国。7月25日,日本舰队在朝鲜半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公然挑起战争。通过材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2“生”“死”辩论,感悟英雄情怀(1)生动讲述民族英雄邓世昌的主要事迹。(2)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已经被击沉,邓世昌完全有生还的机会,但是他选择了与战舰共存亡,你觉得他死得值吗?如果你是邓世昌,你会选择“生”还是选择“死”,为什么?3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材料一:倭人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购置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行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李鸿章
材料二: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慈禧太后庆祝60大寿)。”从1884年起,朝廷忙于为慈禧太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