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主体评价客体
评价思路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基准图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结构评价报告评价数据
评价模型评价步骤
“谁评价”实际是描述评价主体,即发起评价的人或组织。“评价什么”描述的是评价客体,即围绕什么进行评价,评价对象是什么?“如何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首先要在评价目标的指导下,形成一定的评价思路,沿着评价思路构建评价模型。评价模型又包括评价方法、评价基准、评价指标、评价数据,遵循一定的评价步骤,运用评价模型对评价的客体进行评价,最后得出评价结果,形成评价报告。上述这些内容就构成了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整个体系,如图所示:
f1评价主体与客体
评价主体是指主要接受委托施予评价的组织、个人或工作组。信息化绩效评价的主体可以划分为两类:外部实体和内部实体,但由于评价目的和所处地位与角度不同,其关心的内容和侧重点就有所不同。外部实体主要包括政府或者是受委托的第三方,内部实体主要是指企业自身的某个部门。来自企业内外利益相关方对信息化绩效状况的关注,也奠定了对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广泛需求。
评价工作组负责完成整个评价过程的各项具体工作,并向专家咨询组咨询的必要的政策、技术等方面咨询意见;专家工作组根据评价工作需要,负责向评价工作组提供有关资讯和参考意见。
评价工作组应该遵循基本工作规范,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评价工作,排除各方面特别是被评价企业意愿的影响。但对被评价企业指出的评价工作和评价报告中存在的疏忽、遗漏、疑问应该认真予以解答和补充更正。
评价客体指的是评价的对象。可以作为信息化评价对象的包括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战略、信息化项目等。由于对评价的目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评价需求,因而人们所评价的对象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2评价步骤
无论是内部评价,还是外部评价,所有的信息化评价都要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工作程序是指从确定评价对象至完成整个评价工作的过程。一般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评价对象,下达评价通知书,组织成立评价工作组和专家咨询组。评价通知书是值评价组织机构(委托人)出具的行政文书,也是企业接受评价的依据。评价通知书应载明评价任务、评价目的、评价依据、评价人员、评价时间和有关要求等事项。
f(2)拟定评价工作方案,搜集基础资料。评价工作方案是评价工作组进行某项评估活动的工作安排,其主要内容包括: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依据、评价项目负责人、评价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安排,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