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3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目标导学二:西夏和金的灭亡1.展示蒙古军队征战方位图
2.学生根据教材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提示:1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2蒙古灭金:①过程: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②影响: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3.问题思考:蒙古政权建立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征服了西南亚、中亚、欧洲的大片领域,建立起一个横跨亚欧的蒙古大汗国。当时,中原地区以及欧亚大多是经济文化的先进地区,为什么会被相对落后的蒙古族征服呢?提示:被征服地区内部矛盾激化、蒙古统治集团有强大的武装力量、统治者善于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目标导学三:元的建立与统一1.图示元朝统一全国过程
2
f2.根据课本知识,讨论忽必烈继承汗位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提示: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3.教师讲述:元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提示: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4.提出问题:忽必烈灭亡南宋、统一中国的概况及其影响。提示:1概况: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2影响: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5.师生共同探究:如何评价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提示: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但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三、课堂总结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完成国家的统一;忽必烈采取了巩固统一的措施;站在现在的角度,我们要正确地评价文天祥的言行。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本节课突出自主学习在学生成长中的运用,突出对史料解读能力的培养,突出历史的时序和前后延续性。注重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体验,通过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史料研读法、问题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有关历史知识的理解。
3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