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首先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的肯定,并发表联合声明。见课本p72《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4、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①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②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③使中国赢得与会国的理解和尊重。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5、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6、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正常化(见课本p77《中美建交公报》)。7、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终于重返联合国。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8、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9、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
10
f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简称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10、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1)原因:①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②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③归功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④国际形势的变化。(2)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第六单元:科技教育和文化一、科学技术的成就(一)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核技术领域: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②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