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9
参考文献30
3
f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1绪论
11PLC的概述
PLC是在电气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来,并逐渐发展成以微处理器为核心,把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目前,PLC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产机械和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中,成为最重要、最普及、应用场合的工业控制装置,被公认为现代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PLC、机器人、CADCAM)之一。
可编程序控制其定义如下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和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外围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定义强调了PLC应用于工业环境,必须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广泛的适应能力和广阔的应用范围,这是区别于一般微机控制系统的重要特征。同时,也强调了PLC用软件方式实现的“可编程”与传统控制装置中通过硬件或硬接线的变更来改变程序有本质区别。
12PLC的产生和发展
在可编程序控制器出现前,在工业电气控制领域中,继电器控制占主导地位,应用广泛。但是传统的电气控制系统存在体积大、可靠性低、查找和排除故障困难等缺点,特别是其接线复杂、不易更改,对生产工艺变化的适应性差。
从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根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要求,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并在通用汽车公司的自动装配线上试用,取得很好的效果,从此这项技术迅速发展起来。
4
f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早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仅有逻辑运算、定时、计数等功能,只是用来取代传统的继电器,通常称为可编程序控制器(Pro
grammableLogicCo
troller)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微处理器技术应用到PLC中,使PLC不仅具有逻辑控制功能,还增加了算术运算、数据传送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电子技术的发展,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应用于PLC中,使PLC得到迅速的发展。PLC不仅控制功能增强,同时可靠性提高,功耗、体积减小,成本降低,编程和故障检测更加灵活方便,而且具有通信和联网、数据处理和图象显示等功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