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抗战时期苏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积极影响
作者:孙健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年第04期
由于马克思主义是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后主要经苏俄广泛传入中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其理论内容、实践手段和方式都深刻地打上了苏俄的烙印。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其第一次理论飞跃的过程中,苏共更是主要通过共产国际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
一、苏共指导中国革命工作方式的转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苏共及共产国际“左”倾思想影响和指导的结果。面对这种失败的结局,同时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的侵略及各国革命形势的变化局势,苏共痛定思痛,开始改变了其对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各国党的工作指导方式和策略,帮助和推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从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了积极作用。
早在1934年7月,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就指出:“莫斯科要在一切问题上有效地领导处于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共产国际的六十五个支部,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改变共产国际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①
1935年7月,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实现了政策上的两个重大转变:一是通过了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决议;二是决定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把活动重心移向世界工人运动基本政策和策略方针的制定,在解决所有问题时要从每个国家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出发,……避免直接干预各共产党的内部组织事宜。”②这标志着共产国际的战略策略和它同各国共产党的关系开始了重大的转变。这一方面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指导,直接影响和促进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由于“自一九三五年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共产国际即没有干涉过中国共产党的内部问题”,③对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提供了有利契机,也为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使之中国化创造了条件。
苏共通过共产国际采取具体行动帮助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是批准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1935年8月1日起草的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名义发表的《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标志着我党抗日救国政策开始了新的转变。二是共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产国际的“八月来电”促进了“逼蒋抗日”方针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政策上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