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虚幻性,同时又千方百计地论证主观精神世界的绝对性,因此佛教哲学属于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中国哲学从它产生以后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无神论和有神论相互斗争的历史。但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这两种认识论和思想体系的斗争就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局面。
佛教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既是禅宗思想,只不过禅宗所主张的“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是进一步否定了佛教所设想的“西方极乐世界”,只承认主观精神世界的绝对存在罢了。这样,禅宗就把佛教哲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化为主观唯心主义。在这个过程中,儒、佛、道三家,互相排斥又互相影响,互相斗争又互相吸收,在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中结为一体。宋明理学,在思维模式、修行方法等方面,受到佛教的影响十分明显,宋代以来的唯心主义思想几乎都从佛教哲学中吸取营养。而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也是在批判佛教哲学的斗争中不断成长和发展起来,到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发展到较高的水平。我们说汉唐以后的中国哲学史,根本就离不开佛教思想史,而且成为中国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五、佛教对中国制度文化的影响
我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我国古代国家体制的建立受儒学影响很深,甚至有废百家之言,独尊儒术之说。后佛教传入中国,儒、佛、道三家,互相影响互相吸收,但中国的皇权往往大于教权,对佛教,往往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利则存,不利则废,佛教文化虽然很深的渗透到人民生活当中,但是,统治者利用佛教麻痹人民的一套不成形的制度还是有其名现性。值得说明的是,中国长期上层的雅文化就是排斥鬼神之说的,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但统治者还是冥冥中相信鬼神的力量,如其祭祀制度对佛教的吸收,以及宣传其因果报应和善心的长期压抑人民个性的制度,都体现了佛教对制度文化的渗透。
3
f除了对中国制度的影响外,佛教本身在中国也形成的一系列的自身的制度佛教制度,形成了我国文化的瑰宝。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最初也是弟子各自随师修行,没有统一的日常行事。到了东晋时,“道安法师”居住襄阳,有弟子数百,于是制定了《僧尼规范三例》:一是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二是常六时行道(日三时,夜三时)、饮食唱时之法;三是布萨、差使、悔过等法。当时天下寺舍普遍遵行。
除上述几方面外,伴随佛教俱来的还有天文、医药等科学技术的传入,它们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也产生过深远影响,唐代高僧一行创《大衍历》和测定子午线,对天文旭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