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则
t

sv0
,相遇一次;若
a1>a2,且△=
v20

2a2

a1s
≥0
时,t
有一解或两解,
即两物体可能相遇一次,也可能相遇两次;若
a1<a2,则△=
v20

2a2

a1s
>0,而
t>0,
f所以相遇一次。
二、填空题
11.【答案】(1)测量沙堆的高度H和底面的周长s;(2)2H。s
【解析】(1)当圆锥体的母线与底面夹角达到一定角度时,细沙不再下滑,此时应有沙粒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与重力的向下分力平衡,有
mgsi
mgcos即ta
所以,要测量沙粒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就须间接测出圆锥体的母线与底面的夹角θ,测出测
量沙堆的高度H和底面的周长s,就能算出θ的正切,算出沙粒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ta
2H。
s12.【答案】C【解析】在本实验中两根细绳的作用是确定力的方向,两根细绳可以不等长。因个弹簧秤的
拉力一般并不相等,所以橡皮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在使用弹簧秤时要
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才是共点共面力。
13.【答案】192
0768
1248
【解析】计时器使用的是50Hz的交变电流,并且每隔四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相邻两计
数点间的时间T=01s。对匀变速运动有△s=aT2,本题中有六段数据,可以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s4-s1=3aT2、s5-s2=3aT2、s6-s3=3aT2,代入数据解得:a=192ms2。计数点4是计数点3、5的中间时刻点,打点计时器打“4”时的速度等于计数点3、5间的平均速度,
v=s4s5=0768ms。依据本实验的△s推断第6记数点和第7记数点之间的距离是2T
1248cm。
14.【答案】si
θ=FG
【解析】物体在某一位置重新处于平衡时受三个力:重力G、绳的拉力T和作用
力F,三力构成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如右图。因F的大小一定,所以当作用力FF
和绳的拉力T垂直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θ最大,最大夹角θ的正弦值si
θ=F。
θG
T
G
15.【答案】4
【解析】根据题意可作出汽车运动的v-t图象,如右图所示。设汽车能
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m,由图象可知,汽车在加速和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
vvm
都等于最大速度的一半,即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vvm2
t
Ot1
t
由svtvmt2
解得:vm=4ms。
16.【答案】85
65
35
【解析】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A、B两相邻路标的平均速度为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
FOAαβFOB
G
f瞬时速度,v1

stAB
=75ms。通过
B、C
两相邻路标的平均速度为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
速度,v2

stBC
=50ms。根据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有:v2
v1

a

12
t1
t2
,代入
数据解得:a=-1ms2。所以有:v1
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