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最适合中国男人的礼服:中山装中山装自辛亥革命后首创到20世纪50年代的普遍流行,再到现代各界社会名流的演绎,中山装的本身属性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出现之初的政治属性开始被现代时尚属性所替代。我们会发现很多明星大腕越来越多地穿着中山装出现在各大场合,比起出镜率较高的传统西服,中山装更能衬托出东方男人所特有的内敛气质,是一款非常适合中国男人的礼服。文秋雯有关中山装的历史:顾名思义“中山装”是以孙中山先生为名的一种现代化中式男子服装。中山装源于孙中山但是有关中山装的起源,目前尚无确切定论。据说清末民初孙中山先生多次到上海市做服装。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日本士官服和学生制服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男士服装,由上海的服装店制作成功。又据说孙中山委托日本华侨张方诚设计了中山的草图,然后到了上海,于1916年命“荣昌祥呢绒西服号”的著名宁波裁缝王才运依照图样制作。亦有一说是1919年孙中山自己穿过的日本陆军服拿去上海的亨利服店改为便服,成为中山的起源。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的不朽贡献,广州革命政府确立了“中山装”这一名称。由于毛泽东经常在公开场合穿中山装,西方称中山装为“毛装”。2008年,英国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服装展览,就是“名人套装样式展”,其中包括毛泽东、丘吉尔和查理卓别林等人的特色着装。毛泽东所喜爱的中山装被列为“国际十大名人套装”之一。毛泽东穿中山装入选世界十大名人套装中山装的五大内涵:中山装由于孙中山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实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中山装的含义解释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中山装是因孙中山先生率先穿用而得名。在民国十八年制定国民党宪法时,曾规定一定等级的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中山装,以表示遵奉先生之法。形制: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