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教导我们:“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公,淘汰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真正将学生以往“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成现在的“我要学”的主动状态,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简略的论述。一、用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导火索。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就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教学任务的首要位置,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乐学、善思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自身素养也是一种魅力,它可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使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语文教师要熟练掌握利用各种媒介获得信息的技能,养成不断接收新信息的良好习惯,努力在小学生心目中树立学识渊博的形象。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这是一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课文,教师要抓住中心,帮助学生从这个感人的故事中了解英雄们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在教学结束时,我利用多媒体放了一段录像,学生情绪高涨,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佩之情,形象,直观地感悟了
f知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了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只有在情绪高昂的状态下学习才能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课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开端,在教学中绝大多数老师的导入方式千篇一律,如同学们,你们的预习任务完成了吗?今天我们学习某某课,接下来就开始学习新知识等,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但没有新意,反而给学生带来的是陈旧、乏味的感受,何谈兴趣之有呢?因此,导入环节的设计上,我们得换位思考:假如我们是学生,会喜欢什么样的导入方式,以此来设计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主动、自主地去学习。二、用朗读带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读熟文章,而是在学生能够通读的基础上,使他们学会思考字里行间的内在联系、作者的心情及文章艺术所在等。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感情色彩非常浓厚的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