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八年级地理上册《辽阔的疆域》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的开篇,其编写以事实材料说话,安排了较多的图片和活动,使学生直观地认识祖国的疆域特征。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意义。我国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和各种自然资源,工农业、交通运输、商业、对外贸易等生产部门,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位置,并在这个空间位置上发生、发展。我国特定的空间位置,影响着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辽阔的国土,使我国的地形、气候乃至生态环境复杂多样,为我国各生产部门提供广阔的场地,形成各地区自然、经济上的区域差异。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辽阔的疆域,是掌握我国各种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学习中国地理其他各章节的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掌握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优越性;知道我国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学会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及运用文字、数据、地图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计算、分析、归纳能力,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概念,养成用图、读图、分析图的地理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学习中国地理的兴趣;通过对比评价“位置优越和国土辽阔”,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认识我国有辽阔的疆域,培养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位置、疆域空间想象能力。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地理知识学习,具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学生会浅意识的应用所储备的知识,但是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的时候,往往还不得法,不能熟练、准确的应用,所以教
1
f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加大对地图的使用,深化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分析1、教法本课是学生了解中国人文环境的第一课。该课主要是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本课教学活动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在学生看书、读图基础上,以问题引路,着重采用地图教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