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建立良好生产环境和秩序,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组织手段。企业必须建立综合安全监督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监督管理、作业环境安全监督管理等各方面的安全制度,使职工知道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规则。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规章制度的核心,它明确了企业法人、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及各类人员对安全生产应负责任。从系统工程的观点来看,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实行“分级管理、分线负责”,这样才能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的矩阵式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抓好安全生产。2、实行目标管理和“一票否决”企业应结合其具体情况和有关规定制订安全目标,使安全状况指标化,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抓好执行、检查和控制。对在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或未完成目标的,应不讲情面,坚决实行“一票否决”。3、搞好生产过程中的“五同时”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是企业只重生产忽视安全,没有把安全工作看成是生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
f评比生产工作时,必须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既要抓好生产,也要管好安全,这是搞好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法宝。4、加强班组安全建设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安全工作的落脚点,是控制事故的前沿阵地,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班组,加强班组安全建设是减少各类伤亡事故是有效的手段。班组安全建设是减少各类伤亡事故最有效的手段。班组安全建设可以通过“安全合格班组”等形式进行,使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实现人员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管理无漏洞,班组无事故。5、推行“回访制”和“一把手安全述职”制度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要进行重点监控、回访,企业一把手要对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说明,对安全生产工作专项述职,并与年终考核、晋级、升迁挂钩。安全生产状况恶化的企业,各部门的一把手同样要进行安全生产谈话,事故隐患说明和安全生产专项述职,使各级领导,从行政一把手开始,在主观上加深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五)加大投入,提高本质安全性1、努力创造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化设备设施的状况对安全生产非常重要,必须加强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对特种及危险性较大设备设施应定期进行安全检验,对设备设施的传动部分和各种安全装置经常维护、保养和检修,在发生故障时使系统中的自动保护、紧急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