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水调歌头》课件使用说明《水调歌头》是用Flash50制作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用于讲授或欣赏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该课件共分为八个部分。其内容及使用方法如下:1、点击文件sdgtexe进入主页面。2、第一部分:导入新课。方法:关闭音乐,点击“导入新课”进入。然后点击“下一页”进入下一部分。(下同)3、第二部分:作者背景。4、第三部分:前提测评。点击问号出现拼音。5、第四部分:朗读训练。点击“读”调入朗读文件。播放完毕后点击“回目录”回到主页面。6、第五部分:思考讨论。一般都点击“下一页”,如有问号点击问号。7、第六部分:能力训练。8、第七部分:音乐欣赏。点击“音乐欣赏”调入MTV,播放完毕后点“回目录”退出MTV。然后点击右下角“下一页”到主菜单,配乐朗读课文。朗读完毕后关闭音乐,点击“布置作业”进入第八部分。9、第八部分:布置作业。10、第九部分:退出课堂。水调歌头详案教学重点:1、背诵这首词。2、咏月名句的收集和诗歌鉴赏。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一起坐在这里,听着悠扬的曲调,在这屏幕上欣赏到了中秋的月色,如果我们一起由历史的长河向上追溯,追溯到上百年、上千年前,在我国古代,有很多文人,他们在欣赏中秋月的时候,产生了很多感触,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就是大文学家苏轼的一首咏月词。我们先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的词评家胡仔曾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余词尽废”是什么意思呢?就好像这首词是一朵特别美丽的奇花,当它开放后,其他的花朵
f都失去了光彩。从“余词尽废”,可见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之高。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词。先了解作者。二、作者背景1、了解作者。(看屏幕)2、我们再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哪一句话提示了我们作者写作的背景?(小序)总结:中秋时,大醉时。(看屏幕,补充介绍)3、介绍“词”的体裁。三、前提测评给红色的字注音。正音并全体朗读。四、朗读训练1、播放朗读。2、学生跟读。3、齐读。五、思考讨论1、读完了课文,我们就初步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要想读得声情并茂,我们还要学习课文的意思,深入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提问1、根据课文注释,发挥想象,再现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出示每个诗句的画面,同学描述,教师总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皎洁的明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