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脑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3、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及网络资源,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增加课堂教学的密度和效益。4、做好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角色转变工作,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5、做好学校硬件投入,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6、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掌握学生家长、社会的反馈信息,不断更新工作思路、改进教育方法。及时指导家庭教育,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促进家庭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达到家校共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积极开展“家长学校”创建工作。加强留守儿童的管理与教育,
2
f建立健全贫困生档案。(二)抓好常规工作1、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课程,不得随意删除或增减。学校有总课表,科任教师要有授课表,班级要有“四表”(课程表、作息表、校历表、值日表)。教师必须按课表授课,不得随意调课。2、学校有校务日记,班班有班级日记,点名册等,并做到认真填写。3、进一步优化班级结构。教师要认真制定各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务处认真审核并及时装订成册。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要定期检查,随时记录并提出整改方案。4、认真上好“一课两操”,正确对待文化课、活动课,教师不得挪作他用。组织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5、开展好“十一”节、元旦、“一二九”等庆祝活动,力争创办校刊、班刊,内容要健康向上,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6、学期结束做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的评比表彰工作。做好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总结交流工作。(三)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科研工作1、广泛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推进教科研工作,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积极倡导集体备课(工作经历少于两年的教师必须学会个人撰写教案)。2、新老教师做好“传帮带”工作,教师之间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校领导不得少于20节。3、每次公开课要求规范化。即有教案、听课记录、评议记录,并要求有说课稿,做到“人人会说课,课课有人说”。4、着力于专任教师的培养。对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3
f(四)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合格人才1、全体教师要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认真上好《思想政治》课,在各科教学中要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