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经验介绍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艺术,特别是对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与品德教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音乐要经过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提炼和衡量,才能演绎出完美的音乐内涵及其深刻的意义和影响力。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表现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能浸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能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因此,音乐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怎样利用音乐学科的特点,通过不同形式发挥教育因素,因势利导,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重要问题。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总结,我深深的体会到:音乐教育是通过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学生大量、广泛的接触音乐作品,能增进他们对音乐美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鉴赏和创造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从而使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使其情感升华、心灵净化。现代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影响,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
f惯,健全人格,高贵品质的优秀的人。音乐教育对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潜在作用,如“凉水泡茶慢慢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灵魂得到洗涤,品质得到升华。
针对以上情况和音乐课堂的特殊性,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是:
一、根据音乐教育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统一的特点,利用教材自身的教育性,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
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学生,音乐教育必须围绕所揭示音乐的艺术形象,使学生理解和感受。教师要注意抓住作品的音乐形象,展示它丰富的内涵,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理的目的。
如:我在教学生唱《国旗国旗真美丽》时,先教学生读歌词,让学生想一想这首歌的含义,并考虑,哪几个词要读重一些。学生找出“国旗”、“”金星、“我”、“飞”等词后,我启发:“我”表示谁?为什么要飞上蓝天亲亲国旗啊?学生会回答:“因为我爱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也很漂亮”……。在这个基础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