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心理与生理成长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一些精神疾病的发生,往往都是由于在这一时期心理不健康造成的。因此,在这个时期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心理健康训练心理咨询不少青少年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而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一、青少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成因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家庭影响、学校教育不当、社会影响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1)家庭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情感交
f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取得成绩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因感情破裂而离异,严重地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2)学校教育不当。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如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等等。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造成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如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因被教师所嫌弃而失去上进心,自暴自弃。(3)社会影响。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深入,经济发展中一些消极腐败的现象,难免带来一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