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反应速度变慢,可能会影响实验结论;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速率过快,可能会影响实验结论;C、①④处棉球会变成红色,②③处干燥的棉球不变色,所以通过①②或③④现象的比较,均能得出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D、①④处棉球会变成红色,②③处干燥的棉球不变色,故通过①④能得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而②③不能得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选: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是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一般不选用石灰石与稀硫酸或碳酸钠和稀盐酸,因为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反应速度太慢;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速率过快;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①④处棉球会变成红色,②③处干燥的棉球不变色;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④处棉球比①处棉球变色早。本题考察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及二氧化碳的性质,掌握基础知识,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4【答案】D
【解析】
解:A、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溶液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
第6页,共11页
f低而减小,溶解度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C、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溶剂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D、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根据题意,其密闭玻璃容器内装有硝酸钾和氯化铵及蒸馏水,当外界温度改变,物质溶解度相应变化,会展现出不同形态的结晶。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结晶后溶液组成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答案】C
【解析】
解: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催化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A、反应前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H元素的化合价为1,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每4个分子变化成了2个分子,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故错误;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故正确;D、根据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写成:H2O,故错误。故选:C。观察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
第7页,共1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