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人体的激素调节》教学实践报告
(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为教师的自主创造提供了广阔空间。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现代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存在着大量的课程资源,而如何由“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教”,如何选择恰当的课程资源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关键看教师的教育智慧。在《人体的激素调节》中,苏科版教材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点,是增设了“研究糖尿病的发病原因”3个实验分析。教材由青春期的变化引入,在介绍了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后,意图通过3个实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进而学习其他的激素调节。我在按照教材的思路备课时,产生了2点困惑。第一,教材由青春期的变化引入,的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人的生殖和发育”是后面的内容,本节课并不适合展开,性激素作为引子引入激素调节,而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胰岛素、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这就导致有良好的开端,但是没有呼应的结尾,感觉上有点不完整。第二,教材设置了“研究糖尿病的发病原因”3个实验分析,意图通过“以上3个实验可以说明胰岛能分泌一种可调节糖的利用和转化的物质”(课本原话)。但事实上,第一个实验说明糖尿病与胰腺有关,第二个实验说明糖尿病与胰岛有直接关系,第三个实验说明胰岛能分泌一种可调节糖的利用和转化的物质。也就是说,如果只需要说明胰岛的作用,第3个实验就可以了。而我在查阅了大量网络资料后,发现这3个实验,其实是“胰岛素的发现史”中3个最重要的实验。我个人以为,“胰岛素的发现史”,与发现胰岛有什么作用,并不能混为一谈。在“激素的调节作用”这部分,放入“胰岛素的发现史”,教学起来不太顺畅。由于有着这样的困惑,我在备课时一度陷入比较纠结的状态。后来我进行了这样的尝试:通过介绍糖尿病引入教学,再补充一些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体验胰岛素的发现史。再由胰岛素推广到整个激素调节。我怀着忐忑的心把我的设计思路介绍给我们学校的生物备课组,没想到她们带着欣喜和赞赏一致通过。这便有了我今天要说的这节课。本节课整体设计是这样的:以“胰岛素的发现史”为开端,通过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模拟探究。在体验了科学成果的来之不易后,学生对激素调节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再组织种种教学活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