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教育策略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城镇化进程迅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这便产生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这些人只好托付给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属。据本人对我校的留守儿童深入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人数占全校的20,平均每班10人,有的班甚至达到13,这还没有包括父母早出晚归到城镇打工的;其中由隔代监护的占近80,也就是说这些留守儿童由老人监护的占大多数。由于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一、学习成绩较差。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家,大多数孩子由老人监护。由于大多数老人文化水平低,根本没有办法监督和辅导孩子完成作业,所以孩子经常没有完成作业或作业不认真完成。我在平时测试中作了统计发现,留守儿童的平均成绩要比班上其他学生的平均分低1520分。二、性格上存在缺陷。长期与父母分离使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全面的教育责任且隔代的老人对孩子溺爱放纵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缺乏正常的积极的引导与管教极易
f导致心理失衡。三、亲情缺失。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鉴于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实施有效的身心健康教育及培养手段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呢?一、以学校为主阵地,搞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压抑、自卑,自弃等心理是“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状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法得以排解:可以通过设立“知心话”信箱、给远方的父母写信或者打电话诉说,也可以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吼叫等方法,及时疏导心结,化解积郁,求得心理平衡。1、用手写,写我思我想。(1)、设立“知心话”信箱。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生活上学习上有了问题没有一个可以咨询的对象,所以造成很多孩子内向,受了委屈都藏在心里,不合群、孤僻等性格。针对这样的情况,在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