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精校完整版)
【说明】这已是连续第六年编写“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了。从2007年开始,每年高考结束,我都要试着编写这份资料,不为别的,目的是能为广大备考的师生提供一点有用的资料而已。上传网络后,许多网站无偿转载使用,未获任何报酬。但愿使用时请注明出处,仅此而已。特别说明:诗歌的解析,有来自网络的资料,有的选自一些辞典,还有个别诗歌无任何资料可供参考,只是本人的个人解析(均已署名),时间关系及个人学识所限,谈不上成熟,仅供参考,不宜苛求,谢谢!(黄平科)一、全国卷(广西、贵州、甘肃、青海、西藏)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落叶注修睦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答:【参考答案】12.(1)答案:“翻思”由实写到虚写,从眼前景写到春日景,体现了不同的季节。作用:对比表强烈的感受(2)答案:对比,突出对落叶的感叹【简析】“落叶”是古诗中常常吟咏的意象。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而修睦的《落叶》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开篇从“雨过”着笔,转向“重重落叶”,以“重重”言落叶之多,给人以“无边萧萧下”的强烈感受;“红”,突出其色彩之艳丽。但在秋雨潇潇,秋风渐紧的背景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木叶,其命运令人担忧。是为实写。颔联从眼前景,转向写“虚”,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茏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会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由实而虚,有转折,有对比,笔法腾挪,拓宽了描写的视野,引人遐想。颈联继续回到写落叶:落叶或随流水而逝,或在暮色苍茫中在河边的上空飘零,“乱”一个字耐人寻味。秋风中“乱”舞于空中的落叶,岂能不让人心情也“乱”?世事变迁,人生无常,有时和“落叶”何异!尾联诗人再次转折,将“落叶”和“松”对比,落叶飘零,而青松挺且直,面对秋风甚至寒冬,而依然翠绿如常!
121
f诗歌写物图貌,用笔灵活多变。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视角写秋雨之后的落叶,为实写;第二联从“落叶”的视角着笔,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翻思”、“肯信”及“只应”二句的议论抒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