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谈不上敏捷的精神和思想了。
第二个失败案例是一个离岸开发的某创业型公司。虽然团队比较特殊(离岸开发团队),但这个失败案例却非常典型和普遍。“某一天,国外的PM突然发来几个链接,一看讲的是一个闻所未闻的词,就是Scrum了。好像就给了一两天的时间去看Scrum的介绍文档,然后就开Sta
dupMeeti
g(站立会议)。”
和第一个案例相比,这个案例的团队是真真的在推行SCRUM。从表明看,大家也是在按照SCRUM框架的方式工作:有相应划分的角色,有具体的分解任务,有会议,也有迭代(Spri
t)。那又怎么会失败呢?
显然,他们是在照搬照套了SCRUM的框架。他们是两个离岸的开发团队,因为地点、时区和语言的差异,很容易就会导致沟通和交流不畅,这时候再生硬的引入SCRUM,无异是火上浇油。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使用SCRUM。1每日晨会
“其实大家都知道沟通进度的重要性,但我们双方7、8个小时时差,那边一上班这边就快收拾东西走人了,就这样还要讲自己今天要做些啥,遇到啥困难,一点意思都没有。很快Sta
dupMeeti
g就成了形式。后来,我们又间歇性地在自己团队内部做Sta
dup,但最后还是因为不能带给我们太大价值,流于形式,就放弃了。”
其实,在敏捷的实践中,每日晨会是最容易做,也是最有效果的实践之一。那为什么最后会流于形式,而放弃了呢?
f一、会议的时间不好。中国团队快下班了,准备收拾回家。通过我们的实践,发现站立会议最佳的时间是早上。比如:9点上班,会议时间可以定在9:30。早上到公司之后,大家收个邮件,处理一下个人的事务。到点了,按时的举行晨会,然后全身心的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这样,很自然,开发节奏很畅快。二、从上面的描述,明显可以看出来。大家对它是有抵触心理。或许是在抵触会议,或许是在抵触SCRUM,或许本来就已经上火,只是借此宣泄。三、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一点:团队的文化氛围。说具体一点,晨会不是每天的工作报告,更不是项目经理进行工作检查,甚至考核。项目经理有责任营造一个安全(Safe)的会议氛围,让每个人都乐意说出真正发生的事情,就算是昨天遇到技术问题,没有任何的工作成果,也能得到谅解,而不是胆颤心惊。比如:我们在每天早上做站立会议的时候,可以端杯饮料,很轻松的围成一圈,说说笑笑,然后会议结束,就开始一天的工作。2迭代任务“在第一次使用ScrumWorks的时候,好歹ProductOw
er还能来设置优先级,我估算时间,最后决定哪些故事放到下一个Spri
t里面。到后来就只要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