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功后,口服胺碘酮维持。普罗帕酮组(37例):70mg普罗帕酮于15mi

f左右静注完。推注完毕尚未转复者,续140mg以05~1mgmi
静滴。复律成功后,口服普罗帕酮维持;静滴过程中房颤转复者即行中止静滴,静滴完毕后房颤未转复者亦不再追加剂量。所有患者均予持续24h心电监护,记录房颤转复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转复率及不良反应。
13监测方法
所有患者用药前用药后均常规持续24h心电监护。静脉注射药物过程中若转为窦性心律或心率下降至70次mi
时即停止给药。测量血压及描记一份心电图。
14疗效判定
有效:开始治疗后6h内恢复窦性心律者;无效:开始治疗后6h内未能恢复窦性心律者。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转复心律疗效比较
胺碘酮组37例转复成功27例,转复成功率为7297;普罗帕酮组37例转复成功19例,转复成功率为5135;转复成功率胺碘酮组高于普罗帕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8,P<005)。见表1。
22副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胺碘酮组出现1例转复后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停药后好转。普罗帕酮组出现3例室性期前收缩,观察30mi
后室性期前收缩消失。74例患者均未出现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房颤分为(1)首诊房颤:首次发作或首次发现;(2)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d,能自行终止者;(3)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d非自限性;(4)长期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患者有转复愿望;(5)永久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不能终止或终止后又复发,无转复愿望2。房颤并不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其存在多种重大的危害,病死率高,致残率高,房颤患者的体栓塞率比窦性心律者高4~18倍,高发生率的体栓塞引起高比例的器官功能损害及致残率,这将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房颤明显影响心功能,正常时心脏的功能需要具心房和心室的协调性,其中心室完成心功能比例的65~85,而心房完成心功能比
f例的15~35,转复和维持窦律的益处高于心室率的控制34,因此,对于房颤患者的治疗,即容易转复、容易维持窦律的患者,一定给予积极的相应治疗,而对于不容易转复或不容易维持窦律的患者不要勉强,对这些患者应给予有效的心室率控制及抗凝治疗56。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是目前常用的复律药物7。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阻滞钾通道,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不应期;轻度阻滞钠通道和钙通道;非竞争性阻滞α和β受体。阻滞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