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清楚
↓患者或家属自报姓名、年龄
↓与就诊卡或门诊病历封面信息进行核对(必要时使用身份证、医保卡、农合卡等作为补充)
患者意识不清有家属者,患者家属报患者姓名、年龄无家属者,查看腕带
f↓
↓
查看腕带与就诊卡、门诊病历封面信息核对
↓
与就诊卡、门诊病历封面信息核对
住院患者身份确认和核对程序
患者意识清楚
↓
患者自报姓名、年龄
↓
查看腕带
↓
与床头卡、“操作物”核对
患者意识不清↓
患者家属报患者姓名、年龄↓
查看腕带↓
与床头卡、“操作物”核对
注:“操作物”指操作时患者的药物及治疗单、检验单、
f检查单、手术通知单、特殊饮食等。三、同名患者的身份识别制度(一)所有住院患者均佩戴手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
前识别患者的标识;(二)如遇住院同名患者,各项诊疗护理操作时,应使
用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核对患者身份。(三)门诊如遇同名患者,各项诊疗护理操作时,应采
用姓名、年龄、住址及就诊卡号核对患者身份。四、身份不明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及流程(一)医护人员接诊身份不明患者后由接诊医护人员为
患者临时命名,办理就诊卡;(二)由接诊医护人员为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临时命
名就诊卡号;(三)如患者住院,由住院收费处将患者的临时命名输
入信息系统,获取住院号;(四)如患者在住院期间身份已确认,将信息系统中患
者身份信息更改,重新写在手腕带。(五)当给患者用药、输血或血液制品、抽血标本、采
集其他临床检验、检查标本或进行其他任何治疗、操作、处置服务时,都必须用执行单与患者腕带上的姓名及住院号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
身份不明患者的身份标识流程
f身份不明患者入院↓
接诊医护人员为患者临时命名↓
办理就诊卡↓
佩戴腕带↓
患者住院,输入临时命名获取住院号↓
打印住院患者手腕带↓
身份已确认↓
更改身份信息↓
重新写在手腕带↓
各项诊疗、用药等操作时进行双人核对附:提高患者身份识别正确性的具体措施一、多部门共同合作制定准确确认病人身份的制度和程序。健全与完善各科室(各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
f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年龄、ID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二、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三、完善关键流程(急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