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来华二百年大事回顾
20080903143625转载标签:
杂谈
基督教来华二百年大事回顾
f2007912来源《海外校园》
摘要200多年前,公元1807年9月7日,一艘高桅的商船缓缓驶入澳门。一位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Morriso
)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他所迈出的这一小步,竟开启了基督教(新教)二百年在华事工的一大步……
1807年9月7日,一艘高桅的商船缓缓驶入澳门。一位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Morriso
)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他所迈出的这一小步,竟开启了基督教(新教)二百年在华事工的一大步。早在唐太宗贞观9年(635年),基督教已开始由波斯进入中国。经过元朝也里可温教,和元朝天主教,并明末清初天主教这三波的宣教浪潮,基督教来华的宣教事工虽已开花结果,但并未生根建造。直到马礼逊之後二百年来,中国教会面对了各时期的挑战与回应,经历了上帝的拆毁与重建的大工;许多披荆斩棘的传教士及中国信徒薪火相传,华人教会终於普及神州大地及海外各地。为了纪念马礼逊来华二百周年,本文特别描述中国教会中20件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f一、1807年马礼逊来华十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及十七、十八世纪欧美的属灵复兴,引发了海外宣教的热潮,马礼逊是新教第一位来华的传教士。他编写《中文法程》(181215)、《华英字典》(181423)及福音小册,翻译圣经(1814年新约,1819年旧约,1823年全本圣经),出版中国第一份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1818年与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中国第一所培养本地人才的洋学堂英华书院。马礼逊的预备工作,为二百年来新教来华宣教事工奠立了根基。二、1823年《神天圣书》出版马礼逊与米怜合译的新旧约全书《神天圣书》共21卷,1823年由大英圣书公会出版,展开了近代中文圣经翻译的事工。此後有不同的圣经译本出版,对中国教会在真理上的建造,有很大的贡献。例如∶麦都思、郭实腊译本(1837)代表译本,(1853)北京委员会译本,(1866),和合译本(1919)。三、1842年五口通商并允许传教中英鸦片战争後,1842年(道光22年)所订的南京条约中,言明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个通商口岸,且可建教堂及传教。此传教保护条款开放了清廷禁教约达百年的限制,欧美各差会纷纷来华设立宣教中心及教堂,成为後来内地宣教的基地。四、1860年北京条约并内地自由传教1858年(咸丰8年)四国天津条约中,清廷被迫开放内地传教权。1860年的北京条约又规定传教士有权购地、置产、建教堂。传教工作正式受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