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混凝土试件强度超标问题的分析
摘要:导致混凝土试件强度超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存在客观因素和人为的主观因素。本文通过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混凝土试件强度超标的可能性,论述了混凝土试件在实际操作过程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波动。提出了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控及加强对混凝土构件的实体检测。
关键词:混凝土试件强度;理论分析;实际操作;影响因素
前言
混凝土试件强度是检验和评定混凝土构件质量的主要依据。但在工程质量检测工程中经常会出现混凝土试件的强度过高,比如设计强度C30的混凝土,其试件强度达到45MPa,甚至超过45MPa。对此质量管理部门与施工单位经常发生分歧,反应强烈。
为了切实有效的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对这一焦点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对调查结果做一下总结:
一、从理论角度分析混凝土试件强度超标的可能性
在正常的原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有时偏高,有时偏低,但总是在配制强度的附近波动,质量控制越严,施工管理水平越高,则波动的幅度越小;反之,则波动的幅度越大。通过大量的数理统计分析和工程实践证明,混凝土的质量波动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正态分布曲线见图1
图1
正态分布的特点:
1.曲线形态呈钟型,在对称轴的两侧曲线上各有一个拐点。拐点至对称轴的距离等于1个标准差。
2.曲线以平均强度为对称轴两边对称。即小于平均强度和大于平均强度出现的概率相等。平均强度值附近的概率(峰值)最高。离对称轴越远,出现的概率越小。
3.曲线与横座标之间围成的面积为总概率,即100。
f4.曲线越窄、越高,相应的标准差值(拐点离对称距离)也越小,表明强度越集中于平均强度附近,混凝土匀质性好,质量波动小,施工管理水平高。若曲线宽且矮,相应的标准差越大,说明强度离散大、匀质性差、施工管理水平差。因此从概率分布曲线可以比较直观地分析混凝土质量波动的情况。
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混凝土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fcuo≥fcuk1645σ
式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我们以C30混凝土为例,假定某一家商品混凝土公司根据同类混凝土的统计资料确定标准差为5Mpa,则该批C30混凝土的配制强度为382Mpa,从理论上讲混凝土的配制强度等于该批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则以该配比配制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