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作者:杨晓东王辉来源:《商业文化》2014年第07期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由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一个从自觉到到不自觉的历史进程,是中国社会实践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同中国所具有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正确回答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这一理论和实践是不以人的客观意志为转移的,是中国历史发展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必然选择。
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立场、观点、方法,为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和锐利的思想武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20世纪上半叶的俄国十月革命实践而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忠实继承者,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时俄国的实际相结合,从而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马克思认为:“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1(p256)“是社会运动借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摧毁僵化的垂死的政治形式的工具。”2(p223)强调“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控制下解放出来。”3(p237)历史证明,有着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具体的结合本国实际,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虽然马克思主义学说和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它不可能全面的、整齐划一的指明每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具体发展道路,包括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可能提供现成的、一成不变的答案,因此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革命和建设指导思想,要经历一个本土化、与具体国情相结合的过程。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将其民族化、中国化,并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真理性和本质要求决定的。
二、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和经验决定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近代以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局面,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不懈的努力,不断的寻找着指导社会变革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