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一章绪论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圈生态学
2、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扰的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结构内在的变化机制和规律、生态系统功能的响应,寻
求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受损的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的生态学对策,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3、环境问题: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
效应,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生物与环境
1、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
和。
2、环境的类型
(1)按环境的主体分:人类环境、生物环境
(2)按环境的性质:自然、人工
(3)按环境范围:大环境(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生物体内组织或细胞间的环境)
大气候: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包括温度、降水、日照等,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经纬度、距海洋远近等因
素决定。
小气候:受局部地形、植被、土壤类型等影响,与大气候差别极大。
3、生物与外部环境的基本关系:生态作用、生态适应、生态反作用
(1)生态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发生作用(也称影响),使生命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生物分布发生变化。
生态因子的作用与因子的质、因子的量、因子的持续时间有关
(2)生态适应:生物对其环境压力的调整过程。分为基因型适应、表现型适应
(3)生态反作用:生态系统中,生命活动对环境的改造作用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二、生态因子的概念和特征
1、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温湿度、食物、氧
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
2、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3、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4、生态因子的分类
(1)按照生态因子对生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
密度制约因子:作用强度随种群的密度变化而变化,有调节种群数量、维持种群平衡的作用。如食物、天敌和流行
病等生物因子。
非密度制约因子:作用强度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对种群密度不起调节作用,如温度、降水和天气变化等非
生物因子。
(2)按性质分: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