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学校”的理念和策略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观念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构者;学校不再是“教育工厂”,而是“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是陈旧课程(教材)的“传声筒”,而是“反思性实践者”,特别是在推行综合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学校课程和倡导研究性学习及选修课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固有的知识和经验难以适应改革和发展需要。因此,教师需要重新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挑战传统、挑战书本、挑战自我。而且学习将成为教师生活的基本方式和学校活动的重要内容,学习型学校将成为现代学校的代名词。一、确定“终身学习”理念在信息化时代,终身学习将成为人们整个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校应充分发挥已有学习资源和课程资源的优势,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学校成员推动社会文明进程的一种责任。二、打造“学习型”领导班子没有“学习型”领导班子,也就带不出“学习型”的学校。学校要从上至下有一种爱学、乐学、笃学的精神,校长首先就应成为“学习型”的校长。江苏省张家港市高级中学高万祥校长坦言:“面对学生,面对伟大的变革时代,面对知识信息的爆炸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我时时有被掏空的感觉。因此,我努力充实自己,而读书正是充实自己和丰富自己的最好办法。”这段话,诠释了高万祥
f校长“永远是一个‘学习型’校长”的思想境界,也给千千万万的校长以有益的启示。
三、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学习型学校的学习机制不同于传统的学校学习机制,它应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灵活的、自觉的学习机制。因此,各学校应创设良好的、宽松的,有利于学校成员间及时沟通、交流和讨论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备课组、教研组、教务处、教研室、政教处、总务处、办公室等组织机构的作用,建立各种学习小组,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制度,开展经常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成为一种制度,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自觉行为。同时,建构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短期培训与长效学习、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教师提供参与学校、学术团体、教研培训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及研讨的多元化组织学习途径,形成校内成员人人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四、构建开放的学习网络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黑板报、校园网及各项活动等学习宣传阵地的功能和作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建立开放式的全员学习教育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