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绪论生态学海克尔HHaeckel:研究生物与其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1866)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以获得最高生物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农业再生资源持续利用的一门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系统: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的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系统的基本特征:1、系统结构的有序性2、系统的整体性3、系统功能的整合性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环境组分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受人类的控制2、农业生产系统的净生产力高3、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简化,自我稳定性能较差4、农业生态系统是开放性系统5、农业生态系统同时受自然与社会经济双重规律的制约6、农业生态系统有明显的区域性表一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类别生物构成环境组分系统稳定性开放性净生产力服从规律自然生态系统生物自然环境高封闭低自然规律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物、人类人工调控低开放高自然和经济规律
第二章§21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生态因子:自然环境中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包括太阳辐射、大气圈、水圈、土壤圈。人工环境:包括人工影响的环境和人工建造的环境最小因子定律:李比西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谢尔福德耐性定律:在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的过多、过少或质量不足,都会成为限制因子,谢尔福德把最大量和最小量限制作用概念合并为耐性定律。对耐性定律的补充:1、同一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2、不同种生物对同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3、同一生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4、由于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当某个生态因子不是处在适宜状态r